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车辉 通讯员 郭义富聚宝盆配资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河谷草原乌孙王陵前,坐落着一座细君公主广场,占地一千三百平方米。7月5日,主题雕塑《细君公主与乌孙王》揭幕。来自扬州和新源的领导出席揭幕仪式。
细君公主汉朝时从扬州来到伊犁新源,给这里带来了中原的文明成果,从两千年前细君公主的琵琶声,到这座凝聚着两地智慧与心血的文化丰碑,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民族团结故事,也为见证扬新两地携手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地标。
近年来,一批批来自江南扬州的援疆干部来到这个边陲小城,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辛勤耕耘着这里,延续促进新源发展,让新源各族人受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扬州对口新源,坚持产业、民生、文化全方面润疆,通过‘小而美’的一个个项目给当地带来实惠,携手高质量发展。”新源县委副书记、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工作组组长唐朝文表示。
喀拉布拉镇走来了“扬州鹅”
7月8日上午,在新疆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唐朝文将价值20万元的近万只鹅苗分批免费发放给当地农牧民。扬州援疆三花鹅林下养殖项目通过“送鹅苗+送技术”模式,不仅为牧民送去“致富鹅”,更搭建起一条从新疆草原到扬州餐桌的“产业金桥”。
“我们分出鹅苗交给当地养殖户,长成大鹅再进行收购,运往扬州各个餐饮公司。”在新源喀拉布拉镇,扬州援疆优品公司相关负责人范维维望着养殖场里的大鹅,如同检阅自己的部队。扬州鹅闻名天下,是扬州特色产业,他们结合新疆当地实际,将此产业嫁接到这里。
喀拉布拉镇党委委员、组宣委员周燕表示,在喀拉布拉镇阿克托干村实施的援疆优品三花鹅养殖项目,可提升林果业综合效益,带动农牧民共同养殖,助推喀拉布拉特色产业发展。
范维维介绍,2019年开始创业,此次在喀拉布拉镇投资了500余万元,主要以三花鹅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目前已建成高标准林下养殖大棚11座,2023年至今,带动喀拉布拉镇养殖户13户,辐射带动周边巩留县、特克斯县等6个县市养殖三花鹅10万只。生产的“三花鹅”全部销往扬州市场消化。
三花鹅的到来,让当地形成了循环农业经济。“因为这些鹅不仅可以提供果园所需的肥料,而且鹅吃园内的杂草,树上掉下来的水果也成了鹅饲料,加上本地的玉米、苜蓿等农作物聚宝盆配资,这些都能给鹅带来丰富的营养。”周燕说。
“林下养鹅,果农可根据需求养殖,每亩预计可增收1000元以上。”唐朝文介绍,该养殖模式不仅为果农节约了人工除草费用,而且鹅粪还可循环利用,成为有机肥。
打造“带不走的医院”
三个多小时的手术,他帮助87岁直肠癌患者重获新生;奋战6个多月,他助力新源县人民医院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发表首篇SCI论文;一年多的医疗援疆,他带领扬州援疆医疗队填补了当地13项医疗技术空白;7岁小女儿突发疾病,他依然坚守在援疆一线,始终没有放弃……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援疆医疗博士、新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任俊在当地群众心目中地位很高。他用自己的专业和坚守与新源县各族群众结下了浓浓情谊。
在援疆期间,作为扬州援疆医疗队领队的任俊牵头组织“杏林暖天山、扬新一家亲”义诊活动,他和扬州医疗队员们的足迹遍布新源县各个乡镇,深受当地各族群众欢迎。
援疆是短暂的,但患者的需求是长期的。如何为新源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是任俊在新源县医疗援疆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
任俊除完成常规的门诊、病房查房工作以外,还带领普外科团队开展了众多微创手术,指导年轻医生提升学历,学习如何搜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
在任俊指导下,新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5名年轻医生,通过详细的数据收集分析、案例论证,耗时半年多,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发表了首篇SCI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
“这在以前是我们根本不敢想的事情,在基层医院能有机会在国际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是任博士带着我们创造了先例。”新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俞兆武说,任博士传授的不仅仅是诊治方法,更是医学理念和态度。
这一年多以来,在任俊的带领、指导下,一项项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任俊牵头申报并立项的“新源地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标准流程及体系建立”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早癌筛查计划的实施,切实造福当地百姓,还推动了当地医院临床研究水平的提升;他协助新源县人民医院制定并出台了科技奖励相关措施的文件,激励医护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提升县医院科技研发水平。他指导并推动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新源工作站”挂牌工作,指导首批6个项目通过答辩获得国家重点实验室-新源县人民医院联合基金立项。
“只有提高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才能更全面地满足患者需求,我来这里医疗援疆的目的才能达到。”任俊说,县医院要想创建成三级医院,科研必不可少。
为转场牧民搭起“连心桥”
“有了这座桥‘援疆连心桥’,咱们来回放牧,再也不用担心了,扬州援疆亚克西!”新疆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克孜勒塔勒村牧民卡德尔别克·巴合哈力说。
原先这座名为巴音塔勒阿尔沙勒桥,位于克孜勒塔勒村150公里处,是喀拉布拉镇182户牧民牲畜夏季转场的必经之路。夏季牧场牧道陡峭,横跨吉尔格郎河,无法通车,牧民只能骑着马,赶着牛羊绕道转场。原有铁链木板桥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桥,遇到恶劣天气,时有牛羊掉入河流,对牧民造成损失,同时也影响人员出入安全。
为解决牧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扬州援疆工作组投入40万元资金,在喀拉布拉镇克孜勒塔勒村新建钢结构的巴音塔勒阿尔沙勒桥。
解决了资金问题,更难的是修建运输难题。从新源开车四个小时到中转点,还要翻越7座山,才能到达村镇。由于地势陡峭,机械车辆均不能进入,材料运输只能依靠人牵马驮,经过扬州援疆工作组与镇政府的共同努力,组织施工人员,历时一个月紧张奋战,最终在冬季来临之际建成此桥。
修建过程中,当地群众知道内地援疆人员来免费给自己修桥,纷纷积极参与其中,大家一起肩抬手扛,心都连在了一起,这个桥也被当地牧民誉为“援疆连心桥”,打通了牧民转场“最后一公里”。
背靠苍茫天山雪峰,怀抱伊犁河谷平川,6月16日,扬州与伊犁历经三年精心雕琢的那拉提·拈花湾哈茵赛风情度假村正式开门迎宾。该项目由伊犁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携手拈花湾文旅打造,以“观空中草原,游哈茵赛村”的崭新姿态,为新疆文旅再添一张世界级名片。
哈萨克族姑娘森森大学毕业后在此就业,每月有固定收入聚宝盆配资,今年就将走入婚姻的殿堂,甜蜜的日子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让她笑意盈盈……一个个项目落地,一张张笑脸绽放,扬州与新疆新源的情缘还将持续!
佳禾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