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60年代时乐配网,就有大量朝鲜人逃荒至东北,成为所谓的“归化人”。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后,大量朝鲜人随日本人进入中国定居。而到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当局强制朝鲜人迁徙至东北。到了二战结束时,东北的朝鲜族已经达到217万人。
日据时期,包括金日成在内的一些朝鲜爱国者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以朝鲜族战士为主的“李红光支队”后来成为解放军第166师;另外还有在太行山地区活动的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组建了后来番号为解放军第164师、156师的部队。此外,在四野的38军、40军以及47军等部队中,也存在大量朝鲜族连队和朝鲜族战士。据初步统计,四野中的朝鲜族将士,有5万人之多。
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应金日成的请求,中国同意将这三个师的部队移交给朝鲜。1949年7月20日,164师和166师携带全部装备,齐装满员,进入朝鲜。1950年4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内的156师的朝鲜族士兵,携带全部武器装备,抵达北朝鲜元山。至此,中国共向朝鲜移交了成建制的3个师的兵力,共37000余人。
返回朝鲜后的官兵随即编入了朝鲜人民军。原164师返回罗南后整编为朝鲜人民军第2军团第5步兵师,下辖第10、11、12步兵联队和1个炮兵联队,原164师副师长金昌德少将任师长。
原166师返回新义州后整编为第1军团第6步兵师,下辖3个步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原496团497团498团分别成为第13、14、15联队,原166师政治委员方虎山任师长。
在郑州成立的独立15师(原156师),整编为第一军团第12师,全宇任师长。
原15师下辖3个团分别成为人民军第30、31、32步兵联队和1个炮兵联队。
原47军下属由朝鲜族官兵建立的独立团改编为人民军第1军团第4步兵师第18步兵联队。
此时,在朝鲜人民军中,师旅长以上干部,全部出身于原东北抗联和延安义勇军。
来到朝鲜后的原四野朝鲜族官兵,随即被要求办理转党手续,即由中国共产党党员转为朝鲜劳动党党员。据一些当事者回忆,开始很多人对转党表示不理解,有情绪。为此朝鲜方面多次请求中国方面派人去做工作,才使转党工作顺利进行。
这些在中国转战南北、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部队,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韩国军队主要以日本殖民时期的前伪军构成,装备和战斗力都很差。拥有了这几支能征惯战的部队,朝鲜的军事实力已经大大超过了韩国。得到如此精锐之师,金日成显得有恃无恐,1950年6月25日,在未向中方通报的情况下,就向韩国发动了突然袭击。
韩国军队当时并未集结,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战况一开始确实如金日成所想,朝军推进速度很快。7月5日,在占领汉城的战斗中建立卓著功勋的步兵第4师被金日成命名为“汉城第4师”。7月23日乐配网,金日成发布命令,特别嘉奖金雄李权武所率部队的贡献突出。7月26日至8月29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授予“近卫”称号的部队有7支,其中从中国返回的部队就有4支,即第18联队、第4步兵师、第6步兵师和第10步兵联队。
此外,方虎山于11月15日被授予共和国双重英雄称号,而获此荣誉称号的包括方虎山仅三人。第12步兵师被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1年5月2日)。
但是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战局逆转,朝鲜军队普遍都遭受了重大损失,人民军主力被打得或死或散,几乎不复存在。
由164师改编的人民军第5步兵师沿东海岸南下,占领江陵后遭遇美海军舰炮阻击,损失重大。7月底进军浦项地区,与第12师协同作战,同韩军第3师和首都师展开了一个多月的激战。9月下旬美国仁川登陆后败退,剩下3000余人编入第4军团。
原166师改编的人民军第6步兵师,攻占开城、江华岛金浦金浦机场。后沿着西海岸经忠清南道西部占领全罗道的木浦、光州、顺川后,迂回南海岸进军庆尚南道河东、晋州地区。进攻马山时遭遇美军第25师的顽强抵抗,与美军对峙一个多月。撤退时兵力损失近半,后到慈江道整编,以该师为基础组编成第5军团。
由独立15师整编成的人民军第12步兵师,一部分参加攻占春川的战役,后进攻洪川元州忠州丹阳,越过竹岭进军庆尚北道,7月底攻占安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所受损失重大。
原47军辖下朝鲜族官兵组成的人民军第4步兵师第18步兵联队,参加攻打汉城的战斗,并首先从北部攻入汉城的中心地区。三天后,该部渡过汉江经水源南下,在乌山击败美军史密斯大队,在朝鲜战场创下首次打败美军的纪录。其后又参加了攻占大田的战斗,被人称为所向无敌。联队长张教德提升为师长,但尚未赴任就阵亡于平泽。后来该部队参加洛东江战役,在战斗中损失惨重,撤退后编入南浦地区第4军团。
9月29日,韩国军队攻克汉城。
10月9日,美军越过三八线。
10月20日,韩军第1师首先攻进平壤。
10月24日,联合国军在越过三八线后第14天就挺进到了清川江,南韩军队则已经逼近在鸭绿江畔的新义州地区。
如果得不到帮助,金日成等人只能逃往他国寻求庇护。中国出兵后,朝鲜一口气才喘过来,得以重新整编、训练军队,重组人民军。由于原来的部队被打得太惨,人民军在重组之后,即使恢复了某些番号,也没有人愿意提这段伤心史了。也许是不好交代,这些四野的番号也从解放军军史资料中彻底消失了。
战争结束后,据不完全统计,回国的4万多朝鲜族官兵在战斗中牺牲的约30%,被俘的约20%,余下的约30%定居朝鲜,20%自战争结束至1957年陆续返回中国定居。
例如,1982年黑龙江省五常县共有45000多名朝鲜族,其中有209人为战争后返回中国的朝鲜族官兵。按人口比例估算,回到中国的朝鲜族官兵大概有10000人左右。1981年曾调查过返回中国的朝鲜族官兵,当时还健在的大约有6000人。
四野的朝鲜族师本身就是由中国人组成的,虽然他们是朝鲜族,但是这些朝鲜族军人已是事实上的中国人。当时没有什么外交经验,也没有考虑国际法方面的问题,中国只是从阶级感情、兄弟感情等方面考虑,决定把四野的朝鲜族师送给朝鲜人民军。
并且为了满足金日成的要求,还在东北动员征召了1500名朝鲜族新战士,(1949年6月18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副主席张学思、高祟民联名电示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副主席周持衡:“兹决定由你省扩充1500名朝鲜族新战士之紧急任务,限于7月20日前完成。条件17岁至30岁之青壮年,历史清白,不要特务、宪兵、警察及其他成份不好者。身体强健,没有慢性病及梅毒等恶性症。”)
结果这些兵中绝大多数是中国籍原朝鲜人归化民子弟,也稀里糊涂被送到朝鲜去了。战争结束,延边留下了一大批寡妇和没有父亲的孩子。
至于活下来的人,他们为朝鲜立下战功,本来可以留在朝鲜。只是这场战争下来,使得原来很多四野朝鲜族师的指战员们看清了朝鲜人民军。人民军从主体来说,是一支拿着苏式武器的旧日军,带有许多旧日军的习气,这在当时的韩军和朝军中都比较普遍。
国内过去的很多朝鲜族士兵受不了那种来自日本殖民时期的上下级关系和体罚,再加上很多其它无法回避也不想回避的现实因素,于是在战争结束后,剩下活着的朝鲜族官兵们许多陆续选择回到中国。
当时回国的朝鲜族官兵或许并没有预见到什么,但很多历史往事说明,他们的选择是明智的。没有回国的人,后来多数被卷入延安派、苏联派、南方派等等一系列的斗争,悔之已晚。最后导致有些朝鲜官员趁着开会的时候偷偷开车跑到中国来,再也不肯回去了。
当然,还有许多将领已经身处旋涡之中,没有办法抽身了。如金雄、方虎山、李权武等著名战将先被追究战败责任,然后统统打成反党反革命分子,不知所终。
佳禾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