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查看工资条时道正网,可能会注意到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基数并不相同。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两个基数是否必须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又是否合规呢?
01 规定溯源,基数的确定原则
社保和公积金的缴费基数,理论上都应以职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基准。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是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缴存比例。
同样,社保缴费基数也一般按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或个人上月工资)来确定。这意味着,从规定上看,在正常情况下,两者的基数应当是一致的。
02 上下限差异,导致实际可能不同
虽然基数确定原则相同,但社保和公积金缴费基数的上下限规定存在显著区别,这直接导致了实际缴纳时可能产生差异。
公积金缴存基数的下限通常是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而社保的缴纳基数下限则一般是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通常情况下,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会低于当地社平工资的60%,这就造成了两者基数下限的不一致。
上限方面也有差异。公积金缴存上限一般是当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3倍,而社保基数上限同样是当地上年度社平工资的3倍。
以杭州2024年为例道正网,其社保缴费下限为4812元,公积金缴费下限则为2490元;社保缴费上限为24930元,公积金缴费上限则高达39530元。
当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处于社保下限与公积金下限之间,或处于社保上限与公积金上限之间时,社保基数与公积金基数就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03 企业操作差异,潜在风险需警惕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社保和公积金的缴费基数下限不同,一些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会为员工设置不同的缴费基数。
这种刻意降低某一项基数的做法存在一定风险,可能会违反相关规定,企业可能面临补缴、处罚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与社保缴存基数并无直接关联,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04 权益保障,了解规定至关重要
了解社保和公积金的相关规定对于保障自身权益至关重要。对于企业而言,如果确实存在困难,想要降低公积金缴费基数,也有合规的途径。
根据《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对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单位,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讨论通过,并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可以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
但这需要经过三个必要步骤:民主程序(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讨论通过)、审核(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和批准(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05 公积金社保,需要同一地缴纳吗?
一般来说,工资的发放地和社保的缴纳地应当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很可能被税务机关认为公司有问题。
如果员工由总公司调配到异地分公司任职,但社保仍在总公司缴纳,就会产生总公司交社保、分公司发工资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妥善处理账务问题,并留存相关的证明材料,如企业调配协议、按协议发放薪酬的签名文件等。
结语
简言之,社保和公积金的缴费基数在理论基础上应当一致,但由于两者基数上下限规定不同,实际中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对于企业而言,需注意相关操作的合规性,避免风险;对于职工来说,了解这些规定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23)京02行终1404号判决、浙江省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机构公开信息。
佳禾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